十位中国近现代科学家的事迹

南京近现代名人:

1、李国鼎

1930年李国鼎毕业于现南京大学物理学院 ,是南京大学校董会名誉董事长。1934年参加中英庚子赔款公费留英考试。

获他所在考场数学第一名,后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在著名的凯文迪许实验室深造 ?。1937年回国,旋即投笔从戎,投身抗日,参加防空照测和钢铁生产。

2、王朔

1958年8月23日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辽宁岫岩,中国内地著名作家、编剧。1978年,他开始创作,先后发表了《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动物凶猛》、《无知者无畏》等中、长篇小说。

出版有《王朔文集》、《王朔自选集》等,后进入影视业,电视剧《海马歌舞厅》和《编辑部的故事》都获成功。2007年王朔以50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6位,引发广泛关注。

3、林散之

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时一举成名,其书法作品《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赵朴初、启功等称之诗、书、画当代三绝,与李志敏并称南林北李,被誉为草圣,林散之草书被称之为林体。

4、郭秉文

郭秉文是在国际舞台上最为活跃的中国教育家,20世纪20年代,他连续3次作为中国首席代表出席世界教育会议,并连续3次被推举为世界教育会副会长。

郭秉文是中国现代大学的开创人。他主持的国立东南大学也就是今南京大学,被教育界称为中国第一所现代国立高等大学,成为中国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5、刘伯明

刘伯明少时就学于汇文书院(即金陵大学前身),后留学日本,曾任日本留学生青年会干事,并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赴美留学,入美国西北大学研究院攻哲学和教育学,获博士学位。

1915年回国。受聘为金陵大学国文部主任,同时任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1年起任南京大学文理科主任。

行政委员会副主任、哲学教授、代理校长等职。并撰写了《论学风》和《共和国民之精神》等文章刊于《学衡》上,倡导朴茂、求实的学风。

百度百科—李国鼎

百度百科—王朔

百度百科—林散之

百度百科—郭秉文

百度百科—刘伯明

1.洪仁玕(1822—1864),字益谦,号吉甫,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 人。在他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救国和治国方案的《资政新篇》中,经济上,他提倡对邮政通信建设提出了具体设想与规划,提倡采用有效的近代通信技术和交通工具;主张发展交通运输事业,制造火轮车、火船、汽船,以坚固轻捷为妙,修筑道路,兴办邮政;鼓励民间开矿、办企业,奖励技术发明。

文化教育上,主张开办学馆,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凡轮船、火车、钟表等等“正正堂堂之技”,必须学习。

洪仁玕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现代化蓝图,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民主和科学!

2.梁启超广东新会人,他在维新变法时期提出派遣留学生,开办新式学堂,以培养大量的科技人才。他认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于是便 公开提出废除科举的变法主张。梁对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新式学校的创办,标志着科技教育在中国体制化的真正开端,极大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另外,他还认为:“西人之为学也,有一学即有一会,故有农学会,矿学会,化学会,有电学会,有声学会……”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会对科技发展的作用。因此便在当时流行的《时务报》上发表系统全面介绍学会的专门性文章《论学会》。在他积极的倡导和宣传之下,学会观念深入人心,一时间学会林立,如雨后春笋,成为中国近代科技团体的最初发端,在开风气、广民智和中国近代科技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重要作用:1.他在中国第一次把中国科技史的内容写进学术史之中,标志着科学史地位的初步确立。 2.他对中国近代科技史进行了分期。 3.他从多方面论述了中国近代科技为何落后的原因,以他自己对科学的深刻理解,通过东西方文化的比较(从而较早开辟了中国科学文化比较研究的先河),认识到了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体制以及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对科学发展的影响,从而较早明确地认识到科学发展受社会条件的制约,而这却是三十年后诞生的科学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3.冯如广东恩平人近代科技巨匠“中国飞机之父”

事迹:1909年9月冯如驾驶中国第一家飞机首次试飞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空史的开端,并被美国《旧金山考察家报》、《旧金山呼声报》等英文日报,分别以《在航空领域,中国人把白人抛在后面》、《中国人驾驶自制的飞机在空中飞行》为题,报导了他制造飞机及试飞成功的经过,大大地鼓舞了旅美华侨投资支持冯如发展祖国航空事业的信心和兴趣。1910年冯如在美国又设计和制造了一种性能更好的飞机。并且驾驶着他新设计的飞机参赛,在法国举办的第一届国际飞行比赛的世界纪录,荣获优等奖,再一次使中国人的航空技术超过了西方,成为举世公认的飞机设计师、制造家和飞行家。 1912年2月冯如指导举行中国第一次航空飞行演飞,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自己的国土上使用自己的飞机进行的飞行演习。

冯如成为提出自力更生发展本国航空事业的第一人。 “壮国体,挽利权”是冯如的代表性思想。面对灾难深重、倍受欺凌的祖国,他誓言“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苟无成,毋宁死”。他以自己的航空实践和奋斗历史启示人们:要发展祖国航空事业,“壮国体,挽利权”就须建立自己的航空工业。历史事实完全证明了冯如的航空救国思想和实践的正确性,他为我们展示了航空救国应走的道路。

4.詹天佑广东南海人,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事迹:1905年,詹天佑担任京张(北京——张家口)铁路总工程师,这条路穿山越岭,全长200多公里,工程之艰巨为它处所未有。面对方面的冷嘲热讽:有人说他是“自不量力”,“不过花几个钱罢了”,甚至说他是“胆大妄为”。他镇定地回答道:“如果京张工程失败的话,不但是我的不幸,中国工程师的不幸,同时带给中国很大损失。在我接受这一任务前后,许多外国人露骨地宣称中国工程师不能担当京张线的石方和山洞的艰巨工程,但是我坚持我工程。”充分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心和民族责任心。于是,他亲自勘察,选定路线。终于京张铁路于1909年竣工,比原计划提前两年,总费用只有外国承包商索价的五分之一。 辛亥革命后,詹天佑为了振兴铁路事业,和同行一起成立中华工程学会,并被推为会长。这期间,他对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为作出榜样外,还勉励青年“精研学术,以资发明”,要求他们“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钓誉。以诚接物,毋挟褊私,圭璧束身,以为范例。” 1919年,第一次欧战结束,詹天佑代表中国政府出席远东铁路国际会议,冒着严寒赶赴会议,与企图霸占我国北满中东铁路的日方代表论战,取得了我国保护中东铁路的权利。他锲而不舍,在铁路战线上与列强斗争不息的事迹、和他身上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与科学精神高度融合的品质,将和后人为他树立的铜像一起,永远给我们无限启示。

5.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广州医学院院长。事迹:2003年,作为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在SARS(猖獗的非常时期,钟南山不但始终在医疗最前线救死扶伤,还积极奔赴各疫区指导开展医疗工作,倡导与国际卫生组织之间的密切合作,因功勋卓著,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时被广东省荣记特等功,被广州市授予“抗非英雄”称号。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关键时刻,钟南山临危不乱,显示出科学家的严谨治学态度与高度责任感。

历史不会忘记为防治非典无私无畏、勇于奉献的医务人员,也不会忘记钟南山——这位中国医疗界的杰出代表,站在抗击非典型肺炎最前沿的科学家。

此外,钟南山还创立了可供流行病学调查的“简易组胺气道反应性测定法” 牵头建立了适合中国人的哮喘治疗方案与指南。

创造性地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有机融合”的临床学科重点实验室创新模式。2007年底国内首家呼吸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立项建设,填补了广东省属、市属科研机构没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空白了杰出贡献。

(4)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机薇的头像
    机薇 2025年10月29日

    我是比乐号的签约作者“机薇”

  • 机薇
    机薇 2025年10月29日

    本文概览:南京近现代名人:1、李国鼎1930年李国鼎毕业于现南京大学物理学院 ,是南京大学校董会名誉董事长。1934年参加中英庚子赔款公费留英考试。获他所在考场数学第一名,后赴英国剑桥大...

  • 机薇
    用户102901 2025年10月29日

    文章不错《十位中国近现代科学家的事迹》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比乐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